阿爾巴內塞飛抵日本,圖自富士新聞網。
劉永斌說,但現在一些優勢已經被基本抹平。歐美客戶不想冒風險,收貨太晚會導致壓庫存,他們就會減少訂單。
我們已經過了野蠻增長時期。此外,中國部分行業出口自主品牌比重仍低,中小企業出口幾乎均為FOB代工,隨著加工製造成本上升和海運費用高企,需求減弱、訂單流出與產能轉移疊加。受海運不暢、原材料上漲等影響,尤其3月至4月,上海、深圳、青島等地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,將在二季度產生直接影響。
由於家電體積大,受運輸成本影響也相對較大。熟悉機電產品行業的人士告訴《中國新聞周刊》,當前,大國摩擦與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布局調整產生著深遠影響,印度等新興國家對我國低附加值環節的流出造成壓力,而發達國家則更多以供應鏈安全為由,通過產業政策引導高技術行業回流或在發達國家間循環,並同時限製高科技企業擴大在中國投資。
珠三角、長三角地區的工業生產秩序因疫情先後被打亂,物流不暢、原材料和成本上漲等方麵持續承壓。
國外客戶看中我們的,包括規模、質量、交期。工人培訓後,要有文字考核,還要讓越南人學會中文,便於中國管理層直接管理,通常半年內就能學會。
其他國家要積累產業能力,還需要一個過程。越南海陽的機會早在十年前就已萌芽,當時由於政治摩擦,日本政府曾要求日企將製造轉移到東南亞。
廠房外遷是一係列正負因素疊加後的決定。要與當地社會的民情結合。
(作者:婁底外圍)